Episode 94

94.和田螺姑娘谈故乡食物记忆与写作

00:00:00
/
01:32:17

November 12th, 2025

1 hr 32 mins 17 secs

Your Hosts

About this Episode

本期节目是我和田螺姑娘(陈宇慧)10月31日在上海对谈活动的现场录音。
我邀请田螺姑娘来分享我们各自家乡的食物和回忆。显然她对潮汕食物的了解,比我对湘菜的了解多得多。但我想寻找一条从食物到文字的暗线,比如牛肉丸和粿条汤,有没有影响到我的非虚构写作,而湖南菜的色香味,有没有在同样长期离乡的田螺姑娘身上,留下只麟片爪的文化印记。

田螺姑娘刚刚出版了新书《谁来决定吃什么》。这本书不是食谱,是食物社会学研究的很多有意思的议题,食物与标签的关系、食物与厨房的关系、食物与菜市场的关系、食物的仪式感、食物和家电的关系等等。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和食物的纠缠当中,胃在很多时候决定了我们大脑的能量,决定了我们的脾性。

【时间轴】
03:11 在北京生活的田螺,如何对付菜市场和食材种类的限制?
05:29 迁徙之中,田螺和梓新如何通过食物将故乡“随身携带”。
09:06 田螺:灵魂食物是我在创作中一直寻觅的平衡点。
11:26 决定今天吃什么:成为厨房里的产品经理。
14:28 美食博主的日常:试验了太多菜,吃不下怎么办?
15:14 观众提问:对食材有一定要求的都市上班族应该怎么吃?
19:03 观众提问:点外卖不仅节省时间,还能控制成本,成为一种更实际的选择。
24:44 餐厅和超市的服务如何跟上“一人食”的趋势?
25:46 过去十几年里,田螺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?
31:44 穿越周期的田螺如何适应互联网平台的变迁?
35:21 观众提问:做自媒体如何掌握公共表达与隐私的边界?如何处理恶评?
42:08 观众提问:“我有一个朋友”系列,如何成为一个美食博主?
51:50 观众提问:如何应对社媒平台算法导向的流量玄学?
55:23 从差异入手,田螺如何进入和研究一个陌生的菜系?
01:04:39 通过食物了解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。
01:12:17 梓新关于潮汕的日常食物记忆:白粥和鱼饭。
01:16:22 观众提问:我们如何在既有认知框架下尽可能探索食材的多样性?
01:20:43 观众提问:烹饪的容错率很低,过程中感到挫败怎么办?
01:23:11 观众提问:食物和潮汕性,打开马来西亚之旅的两种方式。
01:27:44 观众提问:田螺的个人阅读史分享。

【主播】
李梓新,三明治创始人。中英文非虚构写作者。离开潮汕20多年却一直对故乡认同感很强的人。正在写作一本关于潮汕的非虚构。做过潮汕话的播客“听潮”和活动,也想在上海多推广闽潮粤文化。

【嘉宾】
田螺姑娘(陈宇慧),美食作家。喜欢逛菜市场和做饭,写了十多年菜谱,出版过四本菜谱书;也喜欢观察朋友们的饮食偏好和烹饪习惯,更对与此有关的故事感兴趣。第一次见面经常忍不住询问对方的忌口,哪怕还不太熟。

【配乐】
片头曲:李其乐
片尾曲:Future Design - penguinmusic

【后期】Leah

【特别鸣谢】
猫头鹰喜剧工作室

感谢大家的收听,您也可以在公众号“ThinkAge新气集”找到关于「新气集ThinkAge」的推送